资治通鉴阅读笔记3

卷五~卷六| 公元前 320

Posted by 陈陈 on May 21, 2021

第五卷

周纪五 赧王下四十三年(己丑、前 272) ~ 秦纪一 昭襄王五十二年(丙午、前 255)

主要事件:触龙说赵太后、狭路相逢勇者胜、长平之战、纸上谈兵、毛遂自荐、信陵君窃符救赵、奇货可居

主要人物:

  • 赵奢:(生卒年不详),赵国名将,战国时期东方六国八大名将之一。
  • 平原君:(? - 前251年),即赵胜。战国时赵国邯郸(今河北省邯郸市)人。赵武灵王子,赵惠文王弟。
  • 范雎(Sui):?-前255年,姬姓、范氏。又作范睢、范且,字叔,化名為张禄,芮城(今山西芮城)人,東周战国时魏国政治家、军事谋略家,秦昭襄王宰相。
  • 春申君:(前314年-前238年),楚国人,楚国大臣,曾任楚相。黄歇游学博闻,善辩,与魏国信陵君魏无忌、赵国平原君赵胜、齐国孟尝君田文并称为“战国四公子”。
  • 信陵君:(?-前243年),姬姓,魏氏,名无忌,魏昭王的儿子。信陵君是战国时代著名的政治家、军事家,魏安釐王时期官至魏国上将军,“战国四公子”之一。
  • 吕不韦:(?—前235年),姜姓,吕氏,名不韦,卫国濮阳(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)人。战国末年卫国商人、政治家、思想家,后为秦国丞相,姜子牙的二十三世孙。

触龙成功说服赵太后的几个步骤:

  1. 缓和气氛,让对方放下戒备心理;
  2. 换位思考,充分理解对方的想法,进一步博得好感;
  3. 从对方的立场出发,引导到一个理性的结论;

范睢通过夸大秦王与母后、外甥之间的矛盾,制造危机感,离间了他们之间的关系。最终自己独揽大权。司马光对范睢的评价:

遂使秦王绝母子之义,失舅甥之恩。要之,睢真倾危之士哉!

赵王贪小便宜、又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绪,最终导致长平战役的大败。赵国主力被秦军几乎全歼,从此元气大伤,直至亡国。

上党路绝,上党守冯亭与其民谋曰:“郑道已绝,秦兵日进,韩不能应,不如以上党归赵。赵受我,秦必攻之;赵被秦兵,必亲韩;韩、赵为一,则可以当秦矣。”乃遣使者告于赵曰:“韩不能守上党,入之秦,其吏民皆安于赵,不乐为秦。有城市邑十七,愿再拜献之大王!”赵王以告平阳君豹,对曰:“圣人甚祸无故之利。”王曰:“人乐吾德,何谓无故?”

秦数败赵兵,廉颇坚壁不出。赵王以颇失亡多而更怯不战,怒,数让之。应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间,曰:“秦之所畏,独畏马服君之子赵括为将耳!廉颇易与,且降矣!”赵王遂以赵括代颇将。蔺相如曰:“王以名使括,若胶柱鼓瑟耳。括徒能读其父书传,不知合变也。” 王不听

赵括与其父亲赵奢的差距:

其母上书,言括不可使。王曰:“何以?”对曰:“始妾事其父时为将, 身所奉饭而进食者以十数, 所友者以百数, 王及宗室所赏赐者, 尽以与军吏士大夫; 受命之日, 不问家事。今括一旦为将, 东乡而朝, 军吏无敢仰视之者; 王所赐金帛,归藏于家, 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。王以为如其父, 父子异心, 愿王勿遣!” 王曰:“母置之, 吾已决矣!” 母因曰:“即如有不称, 妾请无随坐!”赵王许之。

长平战役(秦军统帅:武安君白起;赵军统帅:赵括):

武安君佯败而走,张二奇兵以劫之 。赵括乘胜追造秦壁, 壁坚拒不得入; 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之后, 又五千骑绝赵壁间。赵军分而为二, 粮道绝。武安君出轻兵击之, 赵战不利, 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。秦王闻赵食道绝, 自如河内发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, 遮绝赵救兵及粮食。…。九月, 赵军食绝四十六日, 皆内阴相杀食。急来攻垒, 欲出为四队, 四,五复之,不能出。赵括自出锐卒搏战, 秦人射杀之。赵师大败, 卒四十万人皆降。武安君曰:“秦已拔上党, 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。赵卒反覆, 非尽杀之, 恐为乱。” 乃挟诈而尽坑杀之, 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,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;赵人大震。

毛遂借古代君王安保工作的漏洞,以性命要挟楚王(蔺相如在“完璧归赵”中使用了同样的方法):

毛遂按剑而前曰:“王之所以叱遂者,以楚国之众也。今十步之内,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!王之命悬于遂手。吾君在前,叱者何也?

信陵君窃符救赵:

及秦围赵,赵平原君之夫人,公子无忌之姊也,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,让公子曰:“胜所以自附于婚姻者,以公子之高义,能急人之困也。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,纵公子轻胜弃之,独不怜公子姊邪!” 公子患之,数请魏王敕晋鄙令救赵,及宾客辩士游说万端,王终不听。公子乃属宾客约车骑百馀乘,欲赴斗以死于赵;过夷门,见侯生。侯生曰:“公子勉之矣,老臣不能从!”公子去,行数里,心不快,复还见侯生。侯生笑曰:“臣固知公子之还也!今公子无他端而欲赴秦军,譬如以肉投馁虎,何功之有!”公子再拜问计。侯嬴屏人曰:“吾闻晋鄙兵符在王卧内,而如姬最幸,力能窃之。尝闻公子为如姬报其父仇,如姬欲为公子死无所辞。公子诚一开口,则得虎符,夺晋鄙之兵,北救赵,西却秦,此五伯之功也。”公子如其言,果得兵符。公子行,侯生曰:“将在外,君令有所不受。有如晋鄙合符而不授兵,复请之,则事危矣。臣客朱亥,其人力士,可与俱。晋鄙若听,大善;不听,可使击之!”于是公子请朱亥与俱。至邺,晋鄙合符,疑之,举手视公子曰:“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,今单车来代之,何如哉?” 朱亥袖四十斤铁椎,椎杀晋鄙,公子遂勒兵下令军中曰:“父子俱在军中者,父归!兄弟俱在军中者,兄归!独子无兄弟者,归养!”得选兵八万人,将之而进。


第六卷

秦纪一 昭襄王五十二年(丙午、前 255) ~ 秦纪二 始皇帝下二十年(甲戌、前 227)

主要人物:

  • 荀子:(约公元前313年-公元前238年),名况,字卿,战国末期赵国人,两汉时因避汉宣帝询名讳称“孙卿”,著名的思想家、哲学家、教育家,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,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。李斯和韩非为其学生。
  • 蒙骜:(?~公元前240年),《战国末期秦国名将。蒙骜本是齐国人,后来投靠秦国,官至上卿。孙子为蒙恬
  • 李牧:(?~前229年),嬴姓,李氏,名牧,赵国柏仁(今河北省隆尧县)人,战国时期的赵国名将、军事家,与白起、王翦、廉颇并称“战国四大名将”。
  • 王翦:(生卒年不详),字维张,频阳东乡(今陕西省富平县)人,战国时期秦国名将、杰出的军事家。

主要事件:信陵君救魏、秦始皇即位、吕不韦听政、郑国渠开凿、廉颇出走魏国、李牧大破匈奴、春申君被杀、李斯发表《谏逐客书》。

通过类比的方法,说服别人:

”蔡泽曰:“然则君之主厚旧故, 不倍功臣, 孰与孝公、楚王、越王?”曰:“未知何如。”蔡泽曰:“君之功能孰与三子?”曰:“不若。”蔡泽曰:“然则君身不退,患恐甚于三子矣。

荀卿论证用兵的正义性,是为了止暴除害:

“先生议兵,常以仁义为本,仁者爱人,义者循理,然则又何以兵为?凡所为有兵者,为争夺也。”荀卿曰:“非汝所知也。彼仁者爱人,爱人,故恶人之害之也;义者循理,循理,故恶人之乱之也。彼兵者,所以禁暴除害也,非争夺也。”

鲁仲连的选择:

归,言鲁仲连于齐,欲爵之。仲连逃之海上,曰:“吾与富贵而诎于人,宁贫贱而轻世肆志焉!”

如何成为君子?刻意为之,习惯成自然:

魏安王问天下之高士于子顺,子顺曰:“世无其人也;抑可以为次,其鲁仲连乎!” 王曰:“鲁仲连强作之者,非体自然也。”子顺曰:“人皆作之。作之不止,乃成君子;作之不变,习与体成,则自然也。”

做信陵君的思想工作:

信陵君畏得罪, 不肯还, 诫门下曰:“有敢为魏使通者死!”宾客莫敢谏。毛公、薛公见信陵君曰:“公子所以重于诸侯者, 徒以有魏也。今魏急而公子不恤, 一旦秦人克大梁, 夷先王之宗庙, 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!”语未卒, 信陵君色变, 趣驾还魏。

利用嫉妒心理:

王使人行万金于魏以间信陵君, 求得晋鄙客, 令说魏王曰:“公子亡在外十年矣, 今复为将, 诸侯皆属, 天下徒闻信陵君而不闻魏王矣。”

信陵君之死:

信陵君自知再以毁废,乃谢病不朝,日夜以酒色自娱,凡四岁而卒

嬴政上位(公元前247,之后就秦始皇元年了):

五月,丙午,王薨。太子政立,生十三年矣,国事皆决于文信侯,号称仲父。

廉颇老矣,尚能饭否?

赵王思复得廉颇,廉颇亦思复用于赵。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。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,令毁之。廉颇见使者,一饭斗米,肉十斤,被甲上马,以示可用。使者还报曰:“廉将军虽老,尚善饭;然与臣坐,顷之三遗矢矣。”赵王以为老,遂不召。

李牧取胜之道:不慕虚名、沉的住气:

赵王以李牧为将,伐燕,取武遂、方城。李牧者,赵之北边良将也,尝居代、雁门备匈奴,以便宜置吏,市租皆输入莫府,为士卒费,日击数牛飨士;习骑射,谨烽火,多间谍,为约曰:“匈奴即入盗,急入收保。有敢捕虏者斩!”匈奴每入,烽火谨,辄入收保不战。如是数岁,亦不亡失。匈奴皆以为怯,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。赵王让之,李牧如故。王怒,使他人代之。岁馀,屡出战,不利,多失亡,边不得田畜。王复请李牧, 李牧杜门称病不出。王强起之,李牧曰:“必欲用臣,如前,乃敢奉令。”王许之。李牧至边,如约。匈奴数岁无所得,终以为怯。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,皆愿一战。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, ,选骑得万三千匹, ,百金之士五万人, 彀者十万人, 悉勒习战; 大纵畜牧、人民满野。匈奴小入, 佯北不胜, 以数十人委之。单于闻之, 大率众来入。李牧多为奇陈, 张左、右翼击之, 大破之, 杀匈奴十馀万骑。灭褴, 破东胡, 降林胡。单于奔走, 十余岁不敢近赵边

秦始皇22岁时强力镇压因母亲淫乱导致的叛乱,后为顾全名声而承认错误,与母亲和好如初:

王使相国昌平君、昌文君发卒攻,战咸阳,斩首数百;败走,获之。秋,九月,夷三族;党与皆车裂灭宗;舍人罪轻者徙蜀,凡四千馀家。迁太后于雍阳 宫,杀其二子。下令曰:“敢以太后事谏者,戮而杀之,断其四支,积于阙下!”死者二十七人。… 王下殿,手自接之曰:“先生起就衣,今愿受事!”乃爵之上卿,王自驾,虚左方,往迎太后,归于咸阳,复为母子如初。

李斯谏逐客书:

昔穆公求士,西取由余于戎,东得百里于宛,迎蹇叔于宋,求丕豹、公孙支于晋,并国二十,遂霸西戎。孝公用商鞅之法,诸侯亲服,至今治强。惠王用张仪之计,散六国之从,使之事秦。昭王得范睢,强公室,杜私门。此四君者,皆以客之功。由此观之,客何负于秦哉! 夫色、乐、珠、玉不产于秦而王服御者众; 取人则不然, 不问可否, 不论曲直, 非秦者去, 为客者逐。是所重者在乎色、乐、珠、玉,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。臣闻太山不让土壤, 故能成其大; 河海不择细流, 故能就其深; 王者不却众庶, 故能明其德; 此五帝、三王之所以无敌也。今乃弃黔崐首以资敌国,却宾客以业诸侯, 所谓藉寇兵,赍盗粮者也。” 王乃召李斯, 复其官, 除逐客之令。

而后,李斯却在嫉妒心作用下,以韩非是韩国公子为由,诛杀了韩非:

李斯嫉之,曰:“韩非, 韩之诸公子也。今欲并诸侯, 非终为韩不为秦, 此人情也。今王不用,久留而归之,此自遗患也;不如以法诛之。”王以为然,下吏治非。李斯使人遗非药,令早自杀。韩非欲自陈,不得见。王后悔,使人赦之,非已死矣。

君子做事的原则:

扬子《法言》曰:或问:“韩非作《说难》之书而卒死乎说难,敢问何反也?”曰:“‘说难’盖其所以死乎?”曰:“何也?” “君子以礼动,以义止,合则进,否则退, 确乎不忧其不合也。夫说人而忧其不合,则亦无所不至矣。

司马光的爱国主义评论:

臣光曰:臣闻君子亲其亲以及人之亲,爱其国以及人之国,是以功大名美而享有百福也。今非为秦画谋,而首欲覆其宗国以售其言,罪固不容于死矣,乌足愍哉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