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成立课题组的一些设想

实验室建设 |

Posted by 陈陈 on May 1, 2021

关于回国后成立课题组和实验室的一些想法。

定义:课题组为包括导师在内的团队所有成员。实验室为课题组所租赁或拥有的场地、设备和电脑等所有硬件设施。

实验室建设

实验室分为工作区和活动区,两个区域应有门完全隔开。

工作区:每个工位安装Linux系统台式电脑、至少两块显示器。其它物品个性化配置。
活动区:公用Windows电脑、投影仪、打印机、大沙发、讨论用的黑板、音响设备、桌游等。将一面墙开辟为书架。

购置工作站,保证课题组内部有256核左右的计算资源。工作区电脑建立内网,开辟共用的存储空间,分类保存ppt报告、电子文献、重要模拟结果等数据,并定期备份。若有必要,采用分布式软件,集中利用空闲的CPU资源。

实验室行为规范

设立课题组常务组长一位。负责管理活动基金、签到、请假、督促值日等事宜。定期向导师汇报一下情况。
设立轮值组长一位。负责组织每个月的相关活动组织、聚餐等等。

工作区禁止大声喧哗、用餐或讨论与科研无关的内容;手机应全部静音(八小时工作时间外不受限制)。

1)在各自工位上,应专注工作。若没有状态,应到活动区休息或娱乐。
2)每个人按自己作息习惯,设置上班时间。签到。正当理由可以请假。
3)养成良好的记录习惯。每人一本工作日志,包括每天主要工作、每周计划、计算参数设置。若今后对结果有疑议,要能与当天的工作日志对得上。
4)论文提交前,每个学生都有义务帮助Proof-reading,全部圈阅完毕再送导师最后审定。
5)每两周开一次组会,每个学生都要出席并做总结,计入考勤。
6)非紧急的事情,邮件沟通。
7)考虑采用GitLab或飞书等团队沟通和交流工具。

常务组长由导师从项目经费用额外给一定补助。轮值组长则为个人对团队的贡献,每个人都应参与。研究相关支出与个人的支出要严格区分开。

人才梯队建设

保持稳定、合理的人才梯队结构。高年级的学生一对一地带低年级的学生。对于重要的理论、方法和技术,要有新人不断补充进来,保证延续性。关键的岗位,例如实验室工作站的负责人,一定要培养副手。

育人第一,科研第二。对于学生的培养,首要的是能力有质的提高。对于不适合从事科研工作的人才,鼓励去相关企业实习,拓宽就业范围。

资料管理

除公开发表的论文,其它科研相关材料(尤其是电子版)应按不同的等级,分配权限。对于内部的软件和代码,具有完全使用权限的人应签协议,保证不随意外传。

活动基金

设立由课题组成员捐助的课题组活动基金,用以对表现优异的同学进行奖励等方面支出。原则上导师不接受任何学生个人的礼物。对于教师节等节日,从活动基金中出资,以所有学生的名义买个小礼物或一束花即可。

每月自行组织一次活动、如吃饭、爬山、唱歌。由轮值组长负责,课题组成员自愿参加。写一个固定格式的活动策划,包括人数、时间、地点、预算,是否邀请导师等等。活动门票等费用AA制。平时聚餐也遵守AA制。

导师职责:
1)带领团队从事学术研究,同时负责授课、答疑解惑;
2)申请项目、争取经费、维护学术关系,关注相关政策;
3)支持学生的科研及发展:给学生分配课题、改论文、写推荐信、(尽可能)推荐好的工作。

学生职责:
保证每周至少40小时工作时间。完成要求的课程。完成导师交给的科研任务。积极参加课题组的活动。带领低年级的学生。

制定书面的《实验室行为规范》。每当学生毕业时,应同时对实验室制度提一些建议,保持不断更新完善。

学术氛围培养

营造积极、热烈的学术氛围和特有的实验室文化。对新进人员严格把关,招收认同实验室文化和课题组共同价值观的学生及工作人员。关注每一个人的情绪状态,把压力管控在合理范围。

学术奖励

应尽可能从各个方面鼓励创新和学术产出。例如物质奖励,由项目经费列支奖励、由活动基金购买礼物。机会奖励: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,去其它课题组短期交流的机会,推荐出国的机会等等。重要论文发表时,可以适当庆祝。具体细则待完善。

社会服务

1)科普推广:争取做到每发一篇论文,都要写一篇新闻稿发在学校和实验室网站。同时,写一点相应的科普材料或视频,发表在的公众号或视频号,向大众介绍成果。每年按阅读量等指标评选一次最佳文案。
2)技术咨询:可以考虑同相关领域的企业和公司合作,长期提供咨询服务。
3)公益讲座:若当地的中小学有兴趣,可过去做学术相关的讲座。